|注册/登录|.

返回首页
佛法资料 ·
上座部佛教介绍

上座部佛教介绍

南傳上座部屬於佛教中的「保守派」,甚至就用來记录佛经的语言都不敢随意改动。

初学入门

圣典篇、三皈依和五戒、十戒详述、敬僧须知、禅修方法、佛陀经常的教导修习入出息念、禅那

      早晚课是面对三宝的时段,心缘取三宝的功德,口念诵佛陀的圣言,既是在培养福慧的善业,也是在修习随念三宝、散播慈爱、思惟法义等的时刻。在家人还可以通过做早晚课自受三皈五戒,不断清净、坚固自己的戒行。

禅修入门

从入出息念,修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然后修32身分、白骨观、白遍、四无色禅、慈心、色业处、名业处、缘起、入流果、二果、三果、直至涅磐。

其他内容

无上的布施、禅修入门介绍。

 

在家居士修学地图(Bate版)

学习参考

本修学参考内容主要为上座部在家居士提供在家修学的完整修学框架,提供基本修学次第,明确修学目标。本地图列出的是比较详细版本,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

● 以下内容并非要求初学者全部阅读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而作为首页中“修学入门”及“止观三学”推荐书籍的补充,供大家选读。

 

玛欣德尊者开示经文系列

应作慈爱经

这部经典在上座部佛教传统里是非常普及的,几乎每位上座部佛教的比库乃至在家人都会背诵。

● 这部经典可以用在任何场合,比如给在家居士祝福、有人来请求出家或者一般的节庆日。

● 在佛陀的教法中,有两项内容是很重要的: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悲。正因为如此,散播慈爱或者说培育慈心,在佛陀教法之中显得格外重要和非常普遍。

大心材譬喻经

● 佛陀就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分裂僧团以及以恶心故意出佛身血这件事,提出作为一个出家人修行的目的应当是为了断尽一切的烦恼,住于不动摇的解脱。

● 正是因为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并没有遵守这条戒。他在在家人面前显现神通,于是他得到了很多名闻利养,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名闻利养,所以使他堕落,神通确实是可以很容易招人耳目,但是很容易显异惑众。所以作为佛陀的弟子,不应当用神通,不应当用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来招惹人注意,不要随便显现神通,乃至到有些很自然的现象,不要随便把他当作显异。这样的话,有智慧的人会鄙视怪力乱神,显异惑众。那些盲目无知的人认为这个人很厉害,认为这个人有大神通,大威力,但这个不是佛陀弟子应当为的事情。


盐块经

● 当佛陀在讲了一个人,他通过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他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这样的人他即使做少量的恶业,却能够在现法,在今生中受报。即使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 在这里佛陀就举了一个比喻,他说“诸比库,犹如有人将盐块投入小水杯中,你们认为如何?小水杯的水是否会因为盐块而咸的不堪饮用?”如果把这盐块丢进小水杯中,这杯水可以喝吗?是不是会变得很咸呢?所以那些比库说:“是的,尊者。”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杯中的水太少,才会使得由于该盐块而咸的不堪饮用。

● 接着佛陀又问:“诸比库,犹如有人将盐块投进恒河中,你们认为那河水是否会因为该盐块而咸的不堪饮用呢?”会不会?不会。佛陀就问:“那是什么原因呢?”“尊者,因为恒河乃是大水聚,不会因为该盐块而咸的不堪饮用。”因为恒河的水很多,所以不会因为一点点的盐而弄得咸苦不堪。


若希望经

佛陀讲到:假如一位比库,他想要实现从世间一直到出世间的十七个愿望,那么他应当完全地持守戒律,修习戒、定、慧三学。通过持戒,特别是持戒,然后再进一步地修习戒、定、慧三学,他就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愿望,这种愿望从世间到出世间,从下等的一直到高等的,从比较低劣的一直到殊胜的,可以分为十七种。

 

业的分类
Mahinda尊者

两种业:善业跟不善业
三种业是:身业、语业跟意业
依照作用来分:令生业、支助业、阻碍业、毁坏业
依照成熟先后顺序来分:可以分为极重业、临死业、惯行业、跟已作业
依照成熟先后来分:现法受业(就是今生受业),次生受业,后后受业(也就是无尽业),以及无效业
依照成熟之地来可分:不善业、欲界的善业、色界的善业、无色的界善业。

 

 

小业分别经
Mahinda尊者 09年12月

明白了业果法则后,我们应当学习坦然地承受果报,也应当学习把握现在,改变未来
知道了因果法则,我们就不要去怨天尤人,也没必要去求神拜佛,掌握好当下的心念就好了。
唯有这样,我们才是顺着业果法则,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提升。

 

 

沙门果经
Mahinda尊者 09年12月

这部经典其实包含三层意义:

● 第一层意义:这部经典的背景是一个听来令人心酸的宫廷事变。王为了篡夺世俗权利、为了争夺世俗的利益而导致杀父、导致自己陷入悲痛、痛苦。其动机是想要获得世俗的果报、世俗的利益,这种世俗的利益是透过不正当的方式而得来的。即使这个国王篡夺了王位,他也不能安乐地过一天。于是这个国王思惟:是不是有比世俗的快乐更殊胜的快乐?是不是有能够超越世俗快乐的、在今生就能够见到的、自己也可以知道的果报、结果?

● 第二层意义:当时已有一部分人开始追求超越世俗的快乐,想要追求人生的目标,但是他们寻找的道路是错误的。国王曾经拜见过当时的沙门、婆罗门(其他宗教导师、修行者),此处简介了这些宗教师(外道六师)的各种哲学思想、宗教思想。

● 第三层意义:佛陀开示了一个人如何从出家,透过出家而享有出离世俗之乐;透过守护根门,而有无过失之乐;透过知足,而有少欲之乐;透过证得禅那,而有极其微妙的寂静之乐;透过拥有神通,而有神通游戏之乐或心自在之乐;又透过最后的解脱,而得到正觉之乐、菩提之乐。菩提之乐是一个出家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此生就可获得之乐。换而言之,佛陀的教法不是等死的宗教,而是要我们好好地把握今生,只要透过正精进,依照戒、定、慧的次第修行,在今生即可获得佛陀教法的利益。

 

 

清净道论
Mahinda尊者 07年06月

● 对禅修的指示,对三藏的分析
● 学习《清净道论》也必须要具备《阿毗达摩》的知识

 

阿毗达摩精要(文字版)

佛学的基础理论
佛法的发展历史
分析诸法,分析诸法必须得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规则
●如果我们真的很认真地学习“阿毗达摩”之后,将会发现佛陀的教法确实超越一切世俗的科学

止观次第

 

兜率天禅林开示经文系列

尊者开示集

“兜率天”这个名字,传达着一个从光明走向光明的讯息:在幸福中不放逸,在快乐中继续精进,在祥和中珍惜和谐的善缘。在平常中珍惜每一个修行增上增善的缘机,互相提携。

 

 

儿童资料

尊者开示集

佛陀及其圣弟子——儿童学习版本PDF及音频资料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